了解僵直性疾椎炎(ankylosing spondylitis (AS)):症狀、原因及鑑別診斷及中醫穴道保健 新竹 竹北 桃園

了解僵直性脊椎炎是什麼?探索其病因和症狀,中醫如何辨識和治療僵直性脊椎炎?如何通過按摩穴道來緩解僵直性脊椎炎的症狀?

什麼是僵直性脊椎炎

僵直性疾椎炎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,主要影響軸向脊柱,並可能表現出各種臨床徵象和症狀。疾病最常見的特徵為慢性背痛和漸進性脊柱僵硬。疾病還會影響脊柱和骶髂關節、周圍關節、手指和韌帶。僵直性疾椎炎還會導致脊柱運動能力受損、姿勢異常、臀部疼痛、髖疼、周圍關節炎、韌帶炎。


此外,僵直性疾椎炎還可能影響到人體的其他器官。最常見的額外關節外表現包括炎症性腸病(高達50%)、急性前部葡萄膜炎(25%至35%)和牛皮癬(約10%)。僵直性疾椎炎還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,其增加風險的原因被認為是由於僵直性疾椎炎患者的系統性炎症。肺部併發症也與僵直性疾椎炎有關,由於胸廓擴張受限和脊柱運動能力降低,患者易於出現限制性肺模式。


僵直性脊椎炎的病因

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免疫相關的慢性發炎疾病。在HLA-B27人類白細胞抗原的患者中,僵直性脊椎炎的發病率約為5%至6%。在美國,HLA-B27的患病率在不同的族裔群體中有所不同。根據2009年的一項調查,HLA-B27的患病率在非西班牙裔白人中為7.5%,在墨西哥裔美國人中為4.6%,在非西班牙裔黑人中為1.1%。


通常,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年齡不超過40歲,約80%的患者在30歲以下首次發病,少於5%的患者在45歲以上發病。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罹患此病,而患有此病的患者的親屬也有增加的風險。


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,其病理學表現為慢性炎症,包括CD4和CD8T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。細胞激素在發炎過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尤其是腫瘤壞死因子α(TNF-α)和轉化生長因子β(TGF-β),它們會導致炎症、纖維化和骨化在韌帶炎症的部位。由於病情進展速度因患者而異,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可以很困難,因此及早診斷和治療是非常重要的。


僵直性脊椎炎的鑑別診斷

僵直性脊椎炎的鑑別診斷非常重要,因為某些疾病和狀況可能會與其產生相似的症狀。需要排除以下疾病和狀況:

機械性低背痛

腰椎管狹窄症

類風濕性關節炎

漸進性骨化性應變(DISH)

每種診斷與僵直性脊椎炎有相似之處,但需要將其區分為不同的疾病,以便進行準確的診斷。


機械性低背痛與僵直性脊椎炎的不同之處在於症狀的開始時間,機械性低背痛可以在任何年齡段出現,而僵直性脊椎炎通常在40歲之前出現。與僵直性脊椎炎不同,休息可以緩解疼痛,早晨僵硬輕微且持續時間短。機械性低背痛也不會伴隨周圍關節炎或額外的骨骼表現,而僵直性脊椎炎會有這些表現。


腰椎管狹窄症是一種脊髓壓力增加的脊柱管狹窄症。與僵直性脊椎炎相似,它可能出現慢性背痛和早晨僵硬。然而,與僵直性脊椎炎不同,腰椎管狹窄症通常出現在60歲以上的患者身上,不伴隨周圍關節炎或額外的骨骼特徵,對非甾體抗炎藥的反應也是不穩定的。


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另一種關節的慢性炎症性疾病,通常會出現在40歲以下的患者身上,其症狀與僵直性脊椎炎非常相似,例如漸進性背痛和早晨僵硬。


僵直性脊椎炎的中醫辨症分型

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慢性的炎症性關節疾病,主要表現為脊椎僵硬和疼痛。在中醫的角度來看,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氣血瘀滯、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疾病。

根據中醫理論,僵直性脊椎炎可以分為不同的辨證分型,以指導針對性治療。

氣血瘀滯型

氣血瘀滯型是一種以瘀血壅滞所致的病理分型。主要表現為腰部劇痛、僵硬和活動受限,可能會伴隨有其他關節疼痛和晨僵現象。治療上,可以運用活血化瘀的中藥來調理氣血,以緩解疼痛和改善症狀。

風寒濕邪型

風寒濕邪型是一種以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病理分型。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、腰部僵硬、肢體麻木等症狀。治療上,可以運用祛風散寒的中藥來祛邪驅寒,以減輕疼痛和改善症狀。


僵直性脊椎炎的中醫穴道保健

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慢性疾病,會導致脊椎和關節的僵硬和疼痛。中醫學認為,僵直性脊椎炎是由氣血不暢所致,風寒濕滯, 可以通過刺激穴道,改善氣血循環,從而緩解疼痛和改善症狀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道保健方法,可以幫助緩解僵直性脊椎炎的症狀。


按摩大椎穴

大椎穴位於頸部後方,是一個可以通過按摩來促進氣血循環的穴道。按摩大椎穴可以緩解頸部僵硬和疼痛,進而改善整個脊椎的狀態。


刺激足三里穴

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側,是一個常用的穴道。刺激足三里穴可以促進氣血循環,從而緩解腰部和下肢的疼痛和僵硬。


推拿風池穴

風池穴位於頸部肩胛骨上方,是一個可以通過推拿來放鬆頸部肌肉,減輕頸部僵硬和疼痛的穴道。


刺激肝俞穴和腎俞穴

肝俞穴和腎俞穴位於脊椎上方,分別對應著肝臟和腎臟。刺激這些穴道可以改善肝臟和腎臟的功能,從而幫助改善整個身體的狀態。


按摩太溪穴

太溪穴位於足踝內側,是一個可以促進氣血循環的穴道。按摩太溪穴可以減輕足部疲勞和僵硬,同時還可以幫助調節身體的免疫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