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及治療方法:了解你的身體如何回應壓力和疲勞 竹北中醫推薦

自律神經是什麼?交感?副交感?

  自律神經系統是一套維持人體生命基本機能的神經系統,當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保持平衡時,就能正常調控體內所有內臟器官以及各處血液循環,但它容易受到情緒影響,當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失調時,就會出現大病小痛以及不同症狀,這就是自律神經失調。

可能有每100人中30人會曾經歷過此痛苦的經歷。主要是由於先天性格與環境壓力造成,適當的壓力可以激發潛能,但長期處於高壓力緊張的環境下,則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衡。

註:交感神經負責衝鋒陷陣,應付外來緊急狀態,並刺激腎上腺分泌;副交感神經則抑制心跳、血壓,使呼吸平緩且降低能量消耗;長期處於亢奮狀態,會強迫刺激交感神經,並引發身體不舒服的症狀,而自律神經失調也會影響個性與體質。


自律神經失調症状

 自律神經系統遍布全身,一旦失調,可能導致全身各器官出現不舒服的症狀;心臟受到自律神經的調節,失調時可能會出現心悸、胸悶、心跳加速的症狀;其他生理症狀還包括了:手抖、手足麻痹、頭痛、眼睛疲勞、口乾舌燥、喉嚨異物感、胸悶、呼吸困難、關節乏力、多汗、腹瀉、噁心、便秘、頻尿、耳鳴、陽痿、失眠等;另外,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可以心理警訊及身體警訊來區分。若符合這些症狀,且已經維持超過兩週以上,建議可進一步檢查與治療!

自律神經失調治療:西醫v.s.中醫

 身心科/精神科藥物治療的原則為盡量用最低的劑量,發揮最好的效果。常見的用藥組合,包括安眠藥、鎮靜劑、抗憂鬱劑,抗憂鬱劑用以調整血清素、正腎上腺素、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,而且會從低劑量開始,需要持續吃2~4週的時間才會有效果,有時會搭配鎮靜劑,協助立即暫時的放鬆。藥物的選擇、搭配、加減的時機,都需要跟醫生詳細討論,密切配合,才能達到有效的治療。

中醫常用滋陰補身的藥材,如元參、生地、女貞子、浮小麥、人參、參鬚、甘草、紅棗等,有助於鎮定神經及減緩自律神經失調帶來的不適,可以放鬆肌肉及神經,以及補充鈣、鎂,有助身體恢復健康。

中醫認為,焦慮可能是由於心氣、心血不足導致的,因此,當突然感覺焦慮不安時,建議可按壓手指甲床兩邊的「井穴」,這對於鎮定情緒有很好的效果,此外,平時也可按壓百會、內關、神門、陰陵泉、三陰交等穴道自我保養。

自律神經失調不吃藥

對應不同體質健康問題,可以透過改變飲食攝取來穩定情緒

自律神經失調舒緩

 要穩定自律神經,可從情緒調適、生活型態調適、身體機能調適、飲食調適和運動調適五大方面來調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