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一種常發生在脊椎的軟骨和關節組織中的炎症。這種炎症可能會導致疼痛,限制動作和影響日常活動。它常常是由於退化性關節病變,過度使用,先天性缺陷或其他健康問題引起的。
是一種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,發病率較高於20-40歲的男性,且在女性身上見到的症狀比較輕微。
最常見的症狀包括慢性下背痛、晨間僵硬、膝關節及踝關節疼痛、胸部疼痛及咬合關節疼痛。
為了減少疼痛,建議採用適中硬度的床墊,睡姿建議採俯臥,可維持脊椎最佳排列與功能位置。
早晨起床時,應先輕微活動再下床,除此之外,也可熱敷背部或全身溫水泡澡,每次15-20分鐘,注意溫度避免燙傷。
每日應做全關節活動,例如柔軟體操可以維持關節可動度及肌肉張力,避免劇烈運動及跌倒以免受傷,或是游泳可幫助增加肌力關節活動度及增進胸部擴張。
對於完全僵直不能活動的關節,可考慮使用輔助器材,如無法彎腰時拔鞋子及掃把,則可加長柄來使用。
擴胸運動:站在離牆角50公分至一公尺處,雙手貼牆,雙足平貼地面,吸氣時把身體往前傾,呼氣時回到原位。
以中醫角度來說屬於“痹症”,又叫骨痹或竹節風。病因是素體虧虛,肝腎精血不足,風寒濕邪入侵人體而引發之疾病。常熬夜及夜班工作的人,都是造成素體虧虛,肝腎精血不足的幕後黑手。以腎、肝經及督脈為主,如大椎、命門、腎俞、腰陽關、百會、委中、三陰交、太溪等。
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針灸,藥物治療可根據不同病情(腎虛型,邪鬱化熱型,痹阻肢節型),使用不同溫陽補腎和清熱藥材,最終方法是要常保正常生活作息與適當運動,如游泳、瑜珈及柔軟操,以及選擇較硬的床板,枕頭勿太高,睡前可熱敷下背部,減少腰部肌肉緊繃僵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