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分為本態性(原發性)及續發性兩類:
本態性(原發性)高血壓:約佔 90-95%,沒有明顯原因,但有許多共同特徵,例如家族性的高血壓及高鹽份攝取等,肥胖、抽菸及生活壓力均會提升高血壓的風險。
續發性高血壓:有明顯的病因如腎上腺疾病、主動脈狹窄等。
根據衛福部最新標準:
正常血壓值應等於或小於120/80mmHg
而血壓達130/85 mmHg即有偏高情形,140/90 mmHg以上就代表高血壓。
我們的血液需要靠心臟打出來,才能送到全身各處。而血壓就是血液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。如果血壓太高,就像水管裡的水壓太強,長期下來會讓血管變得又硬又脆,容易破裂。
當腦部的血管破裂,血液流出來壓迫到腦細胞,或是血管阻塞,導致腦細胞缺氧壞死,就會發生中風。中風可能會造成身體半邊癱瘓、語言困難、甚至危及生命。所以,把血壓控制好,就是保護我們的血管,避免中風找上門的最佳方法。
中醫在治療高血壓方面,有其獨特的理論和方法,可以幫助身體調整,達到輔助降血壓的效果。許多中藥材,例如鉤藤、天麻、夏枯草等,都被認為具有平肝潛陽、清熱利濕等作用,對於緩解高血壓引起的不適症狀有幫助。
此外,近年來也有一些研究指出中藥在輔助降血壓方面的潛力。
如果您的血壓突然飆得很高,感覺頭暈、頭痛、噁心,甚至視力模糊,這可能是急性高血壓。在這種緊急情況下,千萬不要只依賴中藥,而是要盡快到西醫診所或醫院就診。西醫有快速、有效的藥物可以幫助您在短時間內把血壓降下來,避免中風或其他併發症的發生。
記住,中藥是輔助調理,而不是緊急救命的藥物。當血壓危急時,把握黃金時間,尋求西醫的協助才是最安全的做法。
除了遵從醫囑用藥或接受中醫治療外,日常的保健也非常重要:
多喝水,避免血液濃稠: 多喝水可以幫助身體代謝,讓血液不那麼濃稠,流動更順暢。尤其是天氣熱的時候,更要補充充足的水分。
充足的休息: 壓力大、睡眠不足都會讓血壓升高。保持規律的作息,每天有充足的睡眠,可以幫助身體放鬆,穩定血壓。
清淡飲食: 少吃太鹹、太油、太甜的食物,多吃蔬菜水果、全穀類。
適度運動: 每天散步、做些輕鬆的伸展操,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。
保持愉快的心情: 心情好,血壓也會比較穩定喔!
控制血壓是一場馬拉松,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努力。希望這些資訊能幫助大家更了解血壓控制的重要性,遠離中風的威脅,
基本一天鈉的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,(約鹽6公克)並多使用天然食材來降低鈉的攝取。
如特殊情形必須飲酒,男性一日不超過2份酒精飲料,女性不超過1份。
特殊飲食,其特性為高鉀、高鎂、高鈣、高膳食纖維,可選擇像是五穀雜糧類,或選用糙米、地瓜、紅藜等來取代白飯、白麵條等精緻食品。
1. 盡量採用新鮮自然食物,少食用加工製品。
2. 可用蔥、薑、檸檬、芝麻等增添風味。
3. 清蒸、水煮、川燙。
5. 切勿用豬油,盡量選用植物油(胡麻油、橄欖油也可以)。
推薦食物:
豆類:豆腐、豆漿、豆芽、紅豆、芝麻
蔬菜:芹菜、菠菜、芥藍、蘆筍、芫荽、西葫蘆、茄子
水果:橘子、水梨、葡萄、草莓
穀類:米飯、小米、燕麥、糙米
蘆筍炒蛋:用低脂肪的蛋炒熟,並加入蘆筍。
魚湯:清煮魚肉,並加入生薑、蒜頭和香菜以製作湯頭。
豆腐燉湯:將豆腐與高湯一起燉煮,再加入香菜、薑片和香菇。
蔬菜炒飯:將蔬菜(如花椰菜、蘿蔔和豆芽)炒熟,並加入五穀飯一起食用。
炒菠菜:用少量油炒熟菠菜,加入生薑和蒜頭作為調味。
這些食譜用意在幫助控制高血壓,建議還是與醫師討論後再進行飲食上的調整,畢竟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。